勤勉 善思 笃行——记威尼斯官网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章晓波副教授

日期:2016-10-17 来源:党委宣传部

  材料工程学院章晓波,是全校唯一一位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老师(全省共五十名),实现了威尼斯官网在该项目上的重要突破。因为这个,他走进了记者的视线。翻开章晓波的事迹材料,令人折服的成果比比皆是:进校短短五年的他,已是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对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3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件;他的科研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他指导的三届大学生科创团队中的12名学生中有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他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5篇。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八零后青年教师五年里始终能量满满地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

 

勤勉善思 教学科研路上的求索者

 

  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一直以来,章晓波老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保持着“勤勉”、“善思”的作风。

  对章晓波老师来说,勤奋学习是一种习惯。在他看来,已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知识结构转变,即使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师职业的需要。

  章晓波老师的勤勉在同事的眼中是公认的。2011年,张保森和章老师一起进入材料工程学院工作,张老师说:“刚来时,我们和所有年轻老师一样,以前都没有上过讲台,缺乏授课经验,于是我便与章晓波交流如何授课,一交流,才发现,他上课的所有PPT早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在学生的印象里,章老师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假期里也不例外。“他阅读很精细,对于我们论文中引用的图片数据,他都知道出自哪本书、哪本杂志甚至是哪篇论文;他经常定期开例会跟踪我们的学习和科研进度,帮助我们定方向、找问题、出成果”,学生戴建伟告诉记者。

  “天道酬勤”,章老师的成功与他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2014年和2016年,章晓波老师在材料腐蚀类的顶级期刊《Corrosion Science》发表了《Uniform corrosion behavior of GZ51K alloy with 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 structure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和《Microstructures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biodegradable Mg-6Gd-xZn-0.4Zralloys with and without 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 structure》,论文发表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3年章老师获批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别人用三年完成的项目他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且成果显著,提前1年结题,并成功获得2016年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在工作过程中,章晓波老师“爱思考,勤思考”,常常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学问思辨。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他不仅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更着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专业最关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考研的必考科目,他就建议学院增加该课程的学时数,并率先对该课程进行期中考试;为了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他建议从大一开始就在学院开展关于材料科学的科普教育讲座;他还提出对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专业教师及课程的认识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他的不断思考和探索,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使得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地推陈出新,赢得师生的点赞。

15F81

 

 

言传身教 学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章晓波老师心系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指引着他们一路前行。

  在科研中领航。在学生的眼中,章晓波老师始终是一位“严师”,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论文写作,他都要求学生脚踏实地,用“严谨求实”的态度格物治学。“章老师经常指导我们使用实验设备,比如在做摩擦磨损实验时,刚开始得出的实验数据有问题,章老师一遍又一遍地为我们做示范,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最终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获得了合理的实验结果”,学生戴建伟说道。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章老师总是把“态度决定一切”挂在嘴边,告诫学生有了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才能走的更远。

  章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还一直影响着他的学生。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在带我做毕业论文时,章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修改了11次,最后甚至对论文图片的清晰度和字号大小都很较真,他不仅帮助我们克服了畏难怕苦的情绪,还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章老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分别获得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和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2016年指导的8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有6人成绩优秀,而章老师自己也两次获得校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两次获得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学业上引路。除了在科研上精益求精,章老师还是一位“严厉”的班主任,始终关心学生学业,注重班级学风建设。金属材料121班是章老师进校后带的第一个班,这个班原本“底子薄、基础差”,章晓波老师每学期结束都到学工办询问班级成绩,并将成绩做出数据报表,开学后开主题班会,与同教室上课的其他班级及近专业的其他班级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与学生谈心。为了加强班风建设,章老师常常利用课外时间,每个月至少开两次班会,从学习成绩到学生安全再到宿舍文化建设,事无巨细,关怀备至。“章老师经常用鲜活的例子鼓励我们考研,为我们讲解考研真题,帮助我们树立信心并义务为我们辅导三元相图难点知识。”学生费炜杰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金材121班今年34名学生中就有12人成功考取研究生。

  费阳是章晓波老师科创团队的一员,今年4月,他以面试分数第一的成绩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但是,谁都不会想到他的笔试成绩当时只排名第43,帮助他获得成功的正是章老师平时带他做过的科创项目获得的不少奖项和第一作者发表的收录论文。而另一位成员陈凯,一名本科阶段就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SCI英文论文的学生,今年以总成绩第一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听过章老师所带科创团队的故事后,学生们都很受鼓舞,大大提高了考研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章晓波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一直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指引着学生不断前行。一位学生这样评价:“在我们迷惘的时候,章老师像是一盏明灯、一个引路人,为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他在我们心中埋下了创新的种子,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放飞自己的梦想。”

1634C

 

 

立德树人 传播“正能量”的志愿者

 

  初见章晓波,很难想像这位已有些许白发的老师是一位80后青年骨干。“章老师虽然表面不苟言笑,但是内心却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奔放”,熟悉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有爱心、乐分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志愿者。

  目前,章晓波老师所在的教研室里17名教师中有13人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科研氛围这么好的教研室在全校可谓独树一帜。当然,这与章晓波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他总是主动将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分享给学院其他老师,带动鼓励学院老师申报各类基金项目。前年新入职的强新发老师告诉记者,“从进校以来,章老师就十分关心我们,帮忙看论文,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经常督促我们。就拿我申报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青年基金来说,如果没有章老师一遍又一遍反复帮我修改,鼓励和指导我,我肯定不会申报成功的。”

  不仅自己努力,更希望学院整体都能好起来。近年来,章老师一直都在做着传帮带的工作,带动着学院其他青年老师共同成长。“平时我们在教学科研上有不足的地方,章老师都会给一些‘小提醒’‘小意见’”,强新发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建议使我们少走了弯路,他在同事心中就是一个标杆,青年老师说起他都表示很信服,要向他看齐。

  他的“正能量”不仅表现在工作中,也表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上。“虽然章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对我们要求严格,但是接触久了就会发现章老师特别热情、平易近人,平时我们有一些疑问向他请教,他都会很耐心地为我们解答,他还经常和我们一起吃饭,没有一点架子。”另一位他的科创团队的成员补充道:“暑假时,章老师几乎每天都来实验室指导我们做实验,为我们讲解科技论文写作要点,搭建小论文框架,我们都特别感动,面对困难、挫折,章老师更是经常激励我们,帮助我们克服畏难情绪。”

  从2012年开始,章晓波老师每年都坚持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即使没有经费支持,他也尽心指导学生完成科创项目,他说,“大学里做些项目既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我牺牲点休息时间不算什么。”在他的认真指导下,没有经费支持的校大创项目结题时发表了两篇中文核心论文,其中学生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各一篇。该项目主持人孙文在毕业时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得知用人单位看中的正是自己指导的科研成果时,章老师特别的高兴:“这才是我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啊。”

  章晓波从来不认为自己与普通老师相比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话,我把教书育人和科研当成了一种习惯;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很幸运地来到了材料工程学院这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充满爱心的大家庭,这里有浓郁的科研氛围、严谨有序的工作环境和相互扶持的团队精神,是每一名青年教师潜心钻研、更快成长的土壤。我所在的学院,2016年就获得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我只是其中一位普通分子,对我来说,教学、科研道路才刚刚起步,后面的路会艰辛漫长,但是我会努力做下去,去体会跨越一座座里程碑、一道道风景线的充实和愉悦。”(文/赵雨晨  图片提供/材料工程学院、胡民)

1BAC6